中国象棋棋王有几位?
象棋在中国有着广泛群众基础,职业比赛制度完善;历史上全国冠军多次轮循环赛制,使许多棋手都有机会拿全国冠军,因此“棋王”的称号很多。 1956年至1979年间实行等级分制,当时最高成绩为九段,获得全国冠军即可称“棋王”(吴清源因是中日交流赛冠军故另当别论)。这五十多年间出了多位棋王:杨官璘、李义廷、柳大华、胡荣华、吕钦、赵国荣、徐天红、陶汉明...... 后来由于形势的需要,1980年实行双轨制,即授予全国个人赛冠军“棋王”称号并颁发奖杯,同时前一年或几年内成绩最好的运动员颁发荣誉“棋王”称号。这样之前很多段数很高的老将因年纪关系无法再与新生代的顶级高手去拼个你死我活,但年龄和体力上的劣势通过努力可以在成绩上体现出来。于是出现了老一代的棋王和新一辈棋王的并存景象。如马晓光和胡荣华同时获得1984年和1985年的棋王称号,再如王嘉良和许银川同获1988年和1989年的称号。
21世纪开始,考虑到电脑棋类的发达,为了适应形势的变化,避免被电脑淘汰的危险,许多高水平棋手转向下中国象棋。因此每一年都有好几个地方能出现冠军,从而也使得每年一位棋王的奖励更加合理。虽然每年一个冠军显得比较随机,但实际上这也是竞争激烈的一种表现,能够连续夺冠固然难得,不能连冠也能体现水平。
祁孟优质答主中国象棋特级大师也通常称为象棋“棋王”,第一届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在天津举行,柳大华夺冠,获得了首个“棋王”称号。“棋王”一共有15位,第二届到第九届是杨官璘,第十届到第十二届是胡荣华,第十三届、十四届是吕钦。柳大华再次获得第15届冠军。王天一在第20届才获得个人赛冠军,按照这个规定还称不上是国内“棋王”。
中国象棋第一位特级大师是广东杨官璘。从1956起举办第一届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起,杨官璘获得个人冠军8次(另有4次获得亚军),并和胡荣华并立,成为建国以后的南北象棋代表人物之一。杨官璘的棋风以稳健见长,布局攻守兼备,中残局变化多端,具有“活”的独特风格。他的主要著作有《柳暗花明》、《杨官璘象棋百局选》、《杨官璘攻杀百局》、《象棋残局新编》。
胡荣华,是中国象棋界具有特殊地位的人。其“十连冠”纪录,是中国象棋界乃至体育界至今仍然无人能破的。
1956年,全国首届象棋锦标赛在上海举行,时仅15岁的胡荣华竟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略和“小鬼当家”的灵活机智,勇闯由“南杨北王”(杨官璘、王嘉良)为代表的象棋十大高手扎起的“死亡陷阱”,夺得“棋王”桂冠。
1957年第二届,杨官璘、王嘉良双双复雠不成。此后,胡荣华在上海几经沉浮,终于在1960年再跃“龙门”,获得“三连冠”。此后一发不可收拾,到1979年“文革”之后新一届全国棋王赛,胡荣华连续10次荣登全国棋王宝座。他一生获得的象棋比赛冠军多达27次,不仅国内(包括港澳地区)的各大杯赛、各种邀请赛的桂冠尽戴其顶,而且在1979年新加坡举行的、有港、澳、台、菲、马及我国内地六方高手参赛的“亚洲杯”象棋大赛中夺标,“东方棋王”,名扬海外。